哈佛大學心理學家
加德納在
1983年提出了
多元智能理論,
他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於狹窄,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,
他在《心智的架構》(Frames of Mind)這本書裡提出,
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個範圍(之後來增加至八個):
邏輯 (logical)
語文 (linguistic)
空間 (spatial)
音樂 (musical)
肢體運作 (kinesthetic)
內省 (intra-personal)
人際 (inter-personal)
自然探索 (naturalist
多元智能理論最近在東南亞快速冒起。起初在
台灣興起,
現時
香港教育部門正積極參考有關理論,
並在多家幼稚園和小學的一年級推廣多元智能教育。
傳統上,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─數學和語文
(主要是讀和寫)兩方面的發展。但這並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。
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,
例如:建築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(空間智能)比較強、
運動員和芭蕾舞踏員的體力(肢體運作智能)較強、
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、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。
根據
加德納的理論,學校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時,
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只會在某一、兩方面的智能特別突出;
而當學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進度時,不要讓學生因此而受到責罰。
(以上內容取自維基百科)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9%A6%96%E9%A1%B5&variant=zh-hk